扫码小程序
扫码体验小程序
下载无水印注音版PDF

《蟾宫曲·送春》注音版PDF免费下载

chán
gōng
·
sòng
chūn
(
yuán
)
guàn
yún
shí
wèn
dōng
jūn
chù
tiān
luò
juān
liú
shuǐ
táo
huā
dàn
dàn
yáo
shān
fāng
cǎo
yǐn
yǐn
cán
xiá
suí
liǔ
chuī
guī
chèn
yóu
zài
shuí
jiā
juàn
rén
qiū
qiān
yuè
zhào
chuāng
shā

注释

(1)问东君何处天涯:问春之神到遥远的何处去了。东君,司春之神。指春天。
(2)趁:追逐。
(3)游丝:比喻淡淡的香气。
(4)理:抚弄。
(5)琵琶:中国民族乐器。
(6)秋千: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体育游戏。相传春秋齐桓公时由北方的山戎传入。

译文

春神到哪儿去了?落日下杜鹃啼叫,风吹落的桃花瓣随流水而去。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际的残霞。大好春光,随着柳絮要吹到哪里去?追逐飙摇的蜘蛛丝会粘在谁家门窗上?在这暮春的时节,懒得抚弄琵琵,人倚在秋千架上,静静地看着月光透过窗纱。

背景

《蟾宫曲·送春》这首散曲明显受到文人诗词的影响,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据曲中内容和情感来看,此曲可能是贯云石晚年隐居杭州时创作的,意在表达一种无奈感。

赏析

此曲题曰“送春”,而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绘,别有一番情趣。“问东君何处天涯”,起得十分突兀。题为“送春”而由“天涯”着墨,构思是别致的。“东君”在《楚辞》中为日神,后指神话中的仙人东王公,或谓春神东君。此处即指春神。如是,“送春”二字不点自明。以问句开端,让“何处”复盖整支曲子,合全篇而作出回答。
此后的五句从五个方面展示季候的变化,由小见大,探寻自然界的奥秘。“落日啼鹃”是一幅画图,写在落日的余晖中杜鹃独啼;“流水桃花”,写桃花在流水中冲涤,此中隐含桃花已行将谢去,纷乱地跌落泥尘,有一部分随流水冲去;“淡淡遥山”,离观察者很远的山峦此时很难有清晰的形象,只留下淡淡的痕迹;“萋萋芳草”,写暮春芳草显得茂盛起来,而且暗含“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之意,仍照应晚景;“隐隐残霞”,写残霞也只留下隐隐的形象。这五种自然景象中,有几种是相关连的,如落日与残霞,淡淡与隐隐,桃花与芳草;也有一些是单独存在的如啼鹃、流水。而季候明显的是流水中的桃花,萋萋的芳草,正因为有它们的点睛,其余部分也就受到辉映,著上了残春的色彩。“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是个对句,更进一步探寻“春去也”的踪迹。柳絮与游丝惯常被诗人用来表示春的存在,形象地看到春的踪影。此处用设句的方式,把主语“春”有意省略,柳絮今日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游丝又惹到谁家去了呢?这两个疑问实际上是用不着回答的,柳絮与游丝自然己随春而逝了。此正是曲家巧思高明之处。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钞”三句深化前面的形象,对“何处天涯”最后作出回答。可是这个回答又是具象的,往日爱弹的琵琶,现在倦去理它;人倚靠在秋千上想晃一下又下不了决心;只剩下月亮照在窗纱之上。这三个短句中前二者主体是人,后一句主体是月,但月已被拟人化,似乎月亮也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也变得春困夏乏起来。纵观末三句,似乎只字未提到春幕,也没照应“何处天涯”,可是整体形象却仍扣紧了主旨,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蟾宫曲·送春》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有的要回答,有的又不要回答,造成词意的转折跌宕,增加阅读的兴味。许多事物的描写,貌似平列,而实有关连,在连与不连之中,推动感情的进展。纯用白描手法,以最省俭的笔抓住最富于特征的事物形象呈现在纸上,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末尾三句,形有尽而意无穷,很像影视中的“定格”,给人一种回味。全篇不著一“送”字,不著一“春”字而言尽“送春”意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