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小程序
扫码体验小程序
下载无水印注音版PDF

《阳春曲·知几》注音版PDF免费下载

yáng
chūn
·
zhī
(
yuán
)
bái
zhī
róng
zhī
láo
jiān
kǒu
shuí
shì
shuí
fēi
àn
diǎn
tóu
shī
shū
cóng
qiě
yān
liú
xián
xiù
shǒu
pín
shà
fēng
liú
jīn
zhāo
yǒu
jiǔ
jīn
zhāo
zuì
qiě
jìn
zūn
qián
yǒu
xiàn
bēi
huí
tóu
cāng
hǎi
yòu
chén
fēi
yuè
bái
rén
yīn
jiǔ
kùn
yīn
shī
kùn
cháng
bèi
yín
hún
nǎo
zuì
hún
shí
fēng
yuè
xián
shēn
yòng
rén
shī
jiǔ
tiān
zhēn
zhāng
liáng
hàn
quán
shēn
fàn
guī
yuǎn
hài
shān
shuǐ
zǒng
xiāng
jūn
tuī
jīn
rén
zhī

注释

(1)知荣: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
(2)知辱: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
(3)缄口:把嘴巴缝起来。
(4)淹留:停留。
(5)贫煞也风流: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6)回头:回头之间,喻时间短促。
(7)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
(8)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9)吟魂:即“诗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
(10)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11)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
(12)风月: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此指岁月。
(13)天真:天然的本性,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14)张良辞汉:张良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但大功告成以后他便隐退了,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甚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游耳”。
(15)范蠡归湖:范蠡是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谋臣,吴灭后,他辞去封爵,泛舟五湖(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6)细推:细心推求、推究。

译文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今天有酒今天就醉个痛快,先喝光这樽前杯里有限的酒。回头之间沧海成为陆地而扬起飞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已没剩下几个白发的故人。我不为酒所困扰,搜索枯肠,终日苦吟,也常常因浓郁的作诗兴致惹起豪饮的酒兴。一个无用之人,在这一年四季里闲居度日,以诗酒为乐,永葆天真的本性。张良辞官修仙学道,是为保全自身打算;范蠡辞官归湖泛舟,是为远避祸灾考虑。智者仁者忘情山水,隐居山林,都是最明智的选择。请你细心推究,这道理古今有几人能真正懂得?

背景

这组小令收入《太平乐府》卷四、《乐府群珠》卷一、《雍熙乐府》卷一九中。白朴之所以持有明哲保身的世界观和处世方法,一方面,与“以常承了他们的处世态度相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的元代社会现实有关,另一方面,亦是他复杂多变的遭际身世的产物。他七岁遭战乱,“仓皇失母”,随元好问寄居聊城;四年后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白华已由原金朝枢密院判,始而投宋,再而投蒙古,所谓的臣节尽丧,不齿于士林,也不讨好于新朝,自遺自责,精神负担极重。这给予正在成长中的白朴,当是个深刻的刺激,并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选择。父辈的先“荣”后“辱”,促使他看破荣辱,超然于荣辱之外;新旧朝代交替的是非曲直,成王败寇,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等等,更把他逼向逃离是非之地的道路。他甘愿过贫塞的日子,也不再步父亲的后尘,尽管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令其“习进士业”,白朴却一辈子没迈进过官场。虽每每有人推荐,但都被他婉言谢绝。白朴有《沁园春·自古贤能》词,就是为了推辞这样的次荐举而作。综观元代知识界,持这种不乐仕进,无是无非、郦薄功名,颂扬归隐的思想倾向和处世态度的,远不只是白朴一人。与白朴同时的关汉卿、马致远,稍后的贯云石、张可久等,都有大量同样主题的作品留存。故白朴的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道路,亦可看作是一代之风气。

赏析

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有四首。这种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在元散曲中称“重头小令”。曲题“知几”语出《易·系辞下》:“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命的思想。这种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首曲子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不再的感叹,表现了以酒自娱、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此曲句句抒情,对人生短暂的叹喟,对世事多变的愁伤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悲切哀怨的意境,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第三首作者于曲中描写了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这支小令感情强烈,前两句沉郁中饱含旷达,后三句闲适、旷达中隐含沉郁。全曲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不甘与浊世为伍的意蕴。
前三首极力描写了作者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第四首可以说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缘由。这首小令以议论入曲,上下千年,纵横古今,融深沉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现实感受为一体,读来冷峻深邃,发人深省。当然,这种“全身”“远害”的处世哲学历来被评为消极情绪,但对于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奔竞者之辈却也是一副有效的清凉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弊端之一斑,而且也可以窥见元代士人复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