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长安:此处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2)客舍:此处借指酒楼妓馆。
(3)寄:客居。
(4)青钱:古铜钱成色不同,分青钱、黄钱两种。
(5)无何:不过问其他的事情。
(6)红烛呼卢:晚上点烛赌博。呼卢,古时一种赌博,又叫樗蒲,削木为子,共五个,一子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五子都黑,叫卢,得头彩。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叫呼卢。
(7)锦妇机中字:织锦中的文字。化用东晋十六国时期窦滔妻苏惠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的典故。苏惠字若兰,善属文。窦滔仕前秦为秦州刺史,徙流沙。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锦妇,指妻子。
(8)玉人:美人,此处指妓女。
(9)神州:此处指中原沦陷地区。
(10)水西桥:刘辰翁《须溪集·习溪桥记》载“闽水之西”,在福建建瓯,为当时名桥之一。又《丹徒县志·关津》载“水西桥在水西门”。此处泛指妓女所居之处。
译文
年年骑马在京城东跑西颠,旅舍像家园,家园好似寄宿的旅店。挥霍青铜换酒买醉,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点亮了红烛掷骰赌博,竟玩得通宵不眠。对妻子所织出的锦字回文诗心有灵犀,容易理解,却难以猜透美丽的妓女内心的情感。男儿要心向西北神州故国,切不要为花巷丽人泪滴水西桥畔。
背景
《玉楼春·戏林推》是刘克庄为规劝林姓友人而写的一首词。据另题“戏呈林节推乡兄”,林是作者同乡,当时任节度推官,但名字失载,钱仲联先生《后村词笺注》说可能是林元质的长子林宗焕,因宗焕亦莆田人,又曾在浙西安抚司供职,与题称“乡兄”、词云“跃马长安”者俱合。而刘克庄的妻子姓林,福清人氏,题中的“林推”也可能就是林夫人的乡里同族。又《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二十三有《送林推官观》诗:“仕泉一郡共称贤,今仕于漳想亦然。非有珠犀堪自献,若无栀蜡可为研。恶贪泉水平生洁,缺相轮尖早晚圆。若是尚书问村叟,衰残恰似挂冠年。”林观曾为泉州和漳州两郡推官,题中的“林推”或即其人。饮酒狎妓,原是文人津津乐道的快事,但时值国运衰颓,时势艰危,词人早已没有了那种心思。因此词人对林姓友人的纵酒狎妓生活深感惋惜和遗憾,因而写下此词予以规劝。
赏析
小标题“戏林推”,黄升《花庵词选》作:“戏呈林节推乡兄。”节推就是推官。首句“跃马长安”,指林推官骑马巡行首都的街市。长安本为汉、唐京师,这里用来借指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与作者同乡,家在福建莆田县,现在供职于京师,年复一年,长期以客舍为家,而在家之日倒反而如寄旅之客一般,十分短暂。
接下两句,从“客舍似家”引出林推官的日常生活。白天是将钱沽酒豪饮,更无别事。“无何”,见《汉书·袁盎传》:“南方卑湿,丝(即盎)能日饮,无何,说王母及而已。“师古曰:“无何,言更无余事。”晚间则高烧红烛,通宵赌博。作者在另一首《菩萨蛮》戏林推是亦说:“小鬟解事高烧烛,群花围绕樗蒲局,道是五陵儿,风骚满肚皮。玉鞭鞭玉马,戏走章台下。笑杀灞桥翁,骑驴风雪中。”可见林推官是在妓院中进行赌博。“呼卢”,指呼“卢”的声音。《晋书·刘毅传》:“后在东府聚,樗蒲大掷,一判至数百万……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坐曰:‘非不得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皆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喝之,即成‘卢’焉。”五木类似骰子,五子全黑称为“卢”,掷得“卢”便获全胜,所以赌徒们都连声呼“卢”。对于同乡友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作者是深感不安的,所以下片就着重在劝慰和激励。
下片“易挑”两句运用对比,一方面是家乡对丈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京师妓院中三心两意的美人。“锦妇机中字”,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所载:“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作者认为,林推官妻子的真挚情意犹如苏氏锦织回文诗那样明确易解,而妓女变化多端的心事却是难以捉摸,相形之下,应该珍惜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陡然振起,“男儿西北有神州”,这句话是全词中心思想所在,作者慨然指出,大丈夫生当国家难之秋,应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水调歌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戴复古《水调歌头》)这是多少爱国志士一致的心愿。末句针对上片林推官沉湎于声色的生活,希望他不值得为那些水西桥畔的妓女抛洒泪水,而是要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为恢复中原增添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