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小程序
扫码体验小程序
下载无水印注音版PDF

《大学之道》注音版PDF免费下载

xué
zhī
dào
(
xiān
qín
)
céng
zi
xué
zhī
dào
zài
míng
míng
zài
qīn
mín
zài
zhǐ
zhì
shàn
zhī
zhǐ
ér
hòu
yǒu
dìng
dìng
ér
hòu
néng
jìng
jìng
ér
hòu
néng
ān
ān
ér
hòu
néng
ér
hòu
néng
yǒu
běn
shì
yǒu
zhōng
shǐ
zhī
suǒ
xiān
hòu
jìn
dào
zhī
míng
míng
tiān
xià
zhě
xiān
zhì
guó
zhì
guó
zhě
xiān
jiā
jiā
zhě
xiān
xiū
shēn
xiū
shēn
zhě
xiān
zhèng
xīn
zhèng
xīn
zhě
xiān
chéng
chéng
zhě
xiān
zhì
zhī
zhì
zhī
zài
ér
hòu
zhī
zhì
zhī
zhì
ér
hòu
chéng
chéng
ér
hòu
xīn
zhèng
xīn
zhèng
ér
hòu
shēn
xiū
shēn
xiū
ér
hòu
jiā
jiā
ér
hòu
guó
zhì
guó
zhì
ér
hòu
tiān
xià
píng
tiān
zhì
shù
rén
shì
jiē
xiū
shēn
wéi
běn
běn
luàn
ér
zhì
zhě
fǒu
suǒ
hòu
zhě
ér
suǒ
zhě
hòu
wèi
zhī
yǒu
wèi
zhī
běn
wèi
zhī
zhī
zhì
((
fèn
bǎn
běn
duàn
))

注释


(1)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
(2)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3)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 志向坚定不移。
(5)静:心不妄动。
(6)安:性情安和。
(7)虑:思虑精详。
(8)得:处事合宜。
(9)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10)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推到极致。
(1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12)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13)壹是:一概,一律。
(14)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5)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16)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7)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却又想做好事情,没有这样的道理!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背景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赏析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